点滴随想——于9001诚信金沙社会学系成立四十周年际——蒋雅容

创建时间:  2020-09-15  樊杰   浏览次数:   返回

作者:蒋雅容,社会学系87届毕业生

岁月流逝似水如箭,转眼四十年。有人曾说人生舞台一场风云,百分之八十是让投生于何时何处这一偶然因素决定的。我们每个人生都打上了特有时代的烙印。历史性的政治,经济,科学大事件左右我们的选择,决定我们的路径。我进入上大社会学系(那时还是复旦分校)正是中国社会百废待举,到处一片兴奋而茫然。方圆大地也没几个人听说过“社会学”这个词,所以,凭着这个“新异”,怀着颇天真的认知社会改造世界的热情走入了校门。我是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从“社会”上来的非应届生。当时高校有规定的几个专业向这群在文革中失学十年的大龄青年开放。重逢生机,我们都不乏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自觉。

因为从五十年代起中国就没有社会学这门学科,当时系里的老师们都是半途转业,一味灌注地投入到培养社会学这个新生婴儿上。往往不得不边学边教。也因为如此,让我们目睹亲历了一辈学者可楷模的治学精神。就拿庞树奇老师为例吧。先生菩萨善面,深度近视眼,加上眼疾,左眼差不多视盲。他教的是社会学概论,当时自己编写着教材。先生知识渊博,根底扎实。虽然没机会读西方古典社会学理论的原著。凭他的智慧,一气贯通。理解分析十分到位。先生上课每每是探讨对话,细声缓语,像是洽谈。先生后来的两版《社会学概论》的不少篇章现在读来也不会比在外深造数年的学者逊色。我后来在美国接触到的,自己上课采纳的概论教科书,又厚又大,一掷能杀生。三分之二是图片,像电影杂志,虽生动却浅幼。在我心里的掂量,庞老师那本朴素的著作,字字细磨深琢,凝聚着先生的思想和心血,有无价的历史。

我们那时的班也是个特殊的群体,来自四方八面,各有不同的经历和认知,也不少性格独立思想活跃的人,让带班的胡申生老师始终处于“急煞人”的救火状态。今天我还在想我们怎么“额骨头”高出一指,有幸碰上这么个很不同一般的人。胡申生老师四年领班,对上对下,对左对右,赤心尽为,没一点当领导的指挥风度。他聪颖过众,但心胸开坦,容纳百川,总是以成他人好事为己责,处处呵护学生。所以,四年后我离校时是带着温暖感激的心情走的。这也就成就了当我以后有报答母校的机会时,第一时间找的是胡申生老师。

我工作的美国大学在2000年找我商讨跟中国高校开展交流的事。当时胡申生老师是院系领导。邓伟志老师是社会系主任,总之,两人是能拍板定局的人。2001年的四月,胡老师和邓老师便应邀来怀俄明大学访问。

在美国中西部的高原,四月的气候像性情无常的女人,今天可以是春意暖暖,明天翻脸一变,风雪交加。胡老师邓老师到的那天,蓝天白云,一望无际。西部的开阔天地有着震撼人心的魅力。学校早早安排了一场公共讨论会。胡老师是主要讲演人。校刊和地方报都登了广告。下午两点不到已经人头挤挤,会场爆满。那年四月一日美国特种侦探机在中国海南岛附近的上空与中国战斗机相撞。中国飞行员殉身。美机迫降海南岛。中美关系遇到了大危机。发事时,老师们一行正在路上。胡老师的讲演很快转为这个问题的讨论。近二十年后的今天,我还记得场内气氛浓烈,问答接应无暇。胡老师声如洪钟,麦克风也用不着的,思涌如潮口若悬河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讨论会结束后,不少人还不走,继续交谈。我丈夫对我指指手表,瞪瞪眼睛。早上他就警告我天气预报报告傍晚有大风雪。决定好下午一结束会议,就送胡老师邓老师去丹佛,让他们在丹佛过夜。第二天去纽约。结果,好不容易脱身,已经是五点多了。天已经像一块铅铁,沉重地压下来了。我急急忙忙将胡老师邓老师安顿于车上,往城外山路飞驶。可是太晚了!

开出十几分钟,瞬时鹅毛大雪铺天盖地下来,恶风呼啸。半小时后,天色已黑。能见度不到一尺。山路在积雪中消失。我的眼睛在车灯白雪的高强度光照的刺激下出现了盲视。车在山路上缓缓地爬,眼前是白茫茫的深渊。 知道前面的路况只会更糟,我的心跳在嗓门口,紧张得口燥舌苦。揣揣念着这段一小时半的山路要开几个小时才能完?能不能翻过坡?胡老师坐在我后面的后座。他双手抓着驾驶座的椅背,一直在我傍边紧张地观察着路面。只有邓老师在一旁像是个局外人看戏,一脸依旧温文轻松,无丝毫惊慌。我问胡老师,这路再往前要翻坡,那一段路是没有遮掩的最高点,风特别大,路特别险。我的眼睛已经看不清前面的路面了。怎么办?胡老师当机立断:“雅容,这部车上有块国宝。出了事我们担当不起。我有保护国宝的责任。你掉头开回去。我们明天再决定。” 国宝乃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邓伟志。我立即从命,调过车头开回家。快进城时,警察已经把路给封了。封路的栏杆下来了,只进不出。如果胡老师没有果断下令,我不敢想那天晚上夜战风雪的结果会是如何。有一点是事实,这条287号山路因为发生的车祸死亡率最高,被誉为美国最危险的公路。

结果,这场大风暴把路封了两天。胡老师邓老师被困我家,共渡了一段难得的佳时。胡老师和邓老师的访问牵起来一根上大与我校的交流合作的线,此后持续了十几年。给了我一生难得的机会,结识一批又一批的出色的社会学系的后秀,不少都是今天社会学院的中流砥柱!



上一条:母校·花语——献给上大社会学四十周年|程峰

下一条:朝花夕拾:西江湾校园生活追忆——蓝成东


点滴随想——于9001诚信金沙社会学系成立四十周年际——蒋雅容

创建时间:  2020-09-15  樊杰   浏览次数:   返回

作者:蒋雅容,社会学系87届毕业生

岁月流逝似水如箭,转眼四十年。有人曾说人生舞台一场风云,百分之八十是让投生于何时何处这一偶然因素决定的。我们每个人生都打上了特有时代的烙印。历史性的政治,经济,科学大事件左右我们的选择,决定我们的路径。我进入上大社会学系(那时还是复旦分校)正是中国社会百废待举,到处一片兴奋而茫然。方圆大地也没几个人听说过“社会学”这个词,所以,凭着这个“新异”,怀着颇天真的认知社会改造世界的热情走入了校门。我是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从“社会”上来的非应届生。当时高校有规定的几个专业向这群在文革中失学十年的大龄青年开放。重逢生机,我们都不乏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自觉。

因为从五十年代起中国就没有社会学这门学科,当时系里的老师们都是半途转业,一味灌注地投入到培养社会学这个新生婴儿上。往往不得不边学边教。也因为如此,让我们目睹亲历了一辈学者可楷模的治学精神。就拿庞树奇老师为例吧。先生菩萨善面,深度近视眼,加上眼疾,左眼差不多视盲。他教的是社会学概论,当时自己编写着教材。先生知识渊博,根底扎实。虽然没机会读西方古典社会学理论的原著。凭他的智慧,一气贯通。理解分析十分到位。先生上课每每是探讨对话,细声缓语,像是洽谈。先生后来的两版《社会学概论》的不少篇章现在读来也不会比在外深造数年的学者逊色。我后来在美国接触到的,自己上课采纳的概论教科书,又厚又大,一掷能杀生。三分之二是图片,像电影杂志,虽生动却浅幼。在我心里的掂量,庞老师那本朴素的著作,字字细磨深琢,凝聚着先生的思想和心血,有无价的历史。

我们那时的班也是个特殊的群体,来自四方八面,各有不同的经历和认知,也不少性格独立思想活跃的人,让带班的胡申生老师始终处于“急煞人”的救火状态。今天我还在想我们怎么“额骨头”高出一指,有幸碰上这么个很不同一般的人。胡申生老师四年领班,对上对下,对左对右,赤心尽为,没一点当领导的指挥风度。他聪颖过众,但心胸开坦,容纳百川,总是以成他人好事为己责,处处呵护学生。所以,四年后我离校时是带着温暖感激的心情走的。这也就成就了当我以后有报答母校的机会时,第一时间找的是胡申生老师。

我工作的美国大学在2000年找我商讨跟中国高校开展交流的事。当时胡申生老师是院系领导。邓伟志老师是社会系主任,总之,两人是能拍板定局的人。2001年的四月,胡老师和邓老师便应邀来怀俄明大学访问。

在美国中西部的高原,四月的气候像性情无常的女人,今天可以是春意暖暖,明天翻脸一变,风雪交加。胡老师邓老师到的那天,蓝天白云,一望无际。西部的开阔天地有着震撼人心的魅力。学校早早安排了一场公共讨论会。胡老师是主要讲演人。校刊和地方报都登了广告。下午两点不到已经人头挤挤,会场爆满。那年四月一日美国特种侦探机在中国海南岛附近的上空与中国战斗机相撞。中国飞行员殉身。美机迫降海南岛。中美关系遇到了大危机。发事时,老师们一行正在路上。胡老师的讲演很快转为这个问题的讨论。近二十年后的今天,我还记得场内气氛浓烈,问答接应无暇。胡老师声如洪钟,麦克风也用不着的,思涌如潮口若悬河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讨论会结束后,不少人还不走,继续交谈。我丈夫对我指指手表,瞪瞪眼睛。早上他就警告我天气预报报告傍晚有大风雪。决定好下午一结束会议,就送胡老师邓老师去丹佛,让他们在丹佛过夜。第二天去纽约。结果,好不容易脱身,已经是五点多了。天已经像一块铅铁,沉重地压下来了。我急急忙忙将胡老师邓老师安顿于车上,往城外山路飞驶。可是太晚了!

开出十几分钟,瞬时鹅毛大雪铺天盖地下来,恶风呼啸。半小时后,天色已黑。能见度不到一尺。山路在积雪中消失。我的眼睛在车灯白雪的高强度光照的刺激下出现了盲视。车在山路上缓缓地爬,眼前是白茫茫的深渊。 知道前面的路况只会更糟,我的心跳在嗓门口,紧张得口燥舌苦。揣揣念着这段一小时半的山路要开几个小时才能完?能不能翻过坡?胡老师坐在我后面的后座。他双手抓着驾驶座的椅背,一直在我傍边紧张地观察着路面。只有邓老师在一旁像是个局外人看戏,一脸依旧温文轻松,无丝毫惊慌。我问胡老师,这路再往前要翻坡,那一段路是没有遮掩的最高点,风特别大,路特别险。我的眼睛已经看不清前面的路面了。怎么办?胡老师当机立断:“雅容,这部车上有块国宝。出了事我们担当不起。我有保护国宝的责任。你掉头开回去。我们明天再决定。” 国宝乃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邓伟志。我立即从命,调过车头开回家。快进城时,警察已经把路给封了。封路的栏杆下来了,只进不出。如果胡老师没有果断下令,我不敢想那天晚上夜战风雪的结果会是如何。有一点是事实,这条287号山路因为发生的车祸死亡率最高,被誉为美国最危险的公路。

结果,这场大风暴把路封了两天。胡老师邓老师被困我家,共渡了一段难得的佳时。胡老师和邓老师的访问牵起来一根上大与我校的交流合作的线,此后持续了十几年。给了我一生难得的机会,结识一批又一批的出色的社会学系的后秀,不少都是今天社会学院的中流砥柱!



上一条:母校·花语——献给上大社会学四十周年|程峰

下一条:朝花夕拾:西江湾校园生活追忆——蓝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