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至10日,2020级社会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的新生们在各自导生的带领下开展了读书会活动。同学们自发组成了几支队伍,并为自己的小组起了具有社会学专业特色的组名:吉登斯组、利奥塔组、福柯组、马克思组、涂尔干组、米尔斯组、韦伯组以及帕森斯组。各小组提前选择了不同的书籍进行阅读,通过线上读书会分享阅读后的感悟与收获,在他人的分享中得到启发和思考。
吉登斯组围绕《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的导论、第一及第二章进行交流,分别就书籍简介、读书感悟、未来展望三部分开展读书会。大家对书中提及的“理性精神”、西方资本主义等话题兴趣浓厚,以此进行了讨论。其中,方旭玮同学着重表示“书中作者将‘理性精神’贯彻到底”这一观点,韦伯运用大量例证和不同文化对比论证西方的先进之处。
利奥塔组选择了费孝通老先生的《乡土中国》。在读书会上,各位同学积极发言,表达了自己对本书的见解和感悟,并表示在阅读完书籍之后,对社会学、社会工作更加的感兴趣,想要尽快投入到社会学、社会工作的学习中去。
福柯组阅读了《现实的社会建构》一书,大家主要就有关时间与空间、个体性与匿名性、符号、现实与社会的秩序等话题展开了讨论,并与奥古斯丁、曼海姆与维特根斯坦等的哲学理论进行对话。通过阅读与讨论,同学们意识到,日常生活现实非常主观,一些理所当然化的行为方式、日常互动交往不断填充着我们的“知识边界”,最终呈现出一个客观、有秩序、不断更新的社会。
马克思组的同学们一起分享讨论了梁漱溟编著的《中国文化要义》,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传统有了初步认识,并对资本主义二律背反有了一定了解。同学们纷纷表示,读书会让他们受益匪浅、思考良多。
涂尔干组的同学所读书目是马赛尔·莫斯先生的《礼物》。付一竹同学探究了莫斯的研究方法,蒋颖同学认为书中现象仍具有现实意义,与现在的节日习俗存在部分相似。刘敏晴同学就“mana”做了深入探究,曾圣珂同学讨论了礼物互赠在古代与现代的不同意义,马依雯同学说出了莫斯的观点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与区分。
米尔斯组共同阅读了彼德·伯格的《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的视角》,以游戏般有趣的话语带着读者走进社会学,探讨有关人在社会与社会之于人的话题。小组同学从各自感兴趣的点出发进行发问、讨论,迪娜拉自人文主义视角之始看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之别;惠君仪谈了谈她阅读这本书对韦伯式能动意识框架的重视;缪瑜青、楼昊芸、李奕萱从人在社会与社会在人讨论“自由”、“自觉”,蔡钧天则用康德的“自由是自律”的视角质疑人被社会所裹挟的终极基础。
韦伯组研读交流了林耀华先生的《金翼》这本小说,大家就小说中家庭结构的突变、命运、以及均衡、民俗礼仪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同时还有同学将《江村经济》和《金翼》小说中佃租制度和某些问题进行了对比,颇有深度和想法。
帕森斯组选阅读了《社会学的想象力》,组员针对“什么是社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等问题,立足于书中的概念与表述、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轮流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也交流了自己对社会学的认识、以及对即将开始的专业学习的期待。
通过本次读书会,同学们不仅对社会学方面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通过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观点,思想不断碰撞,引发更加深入的思考。相信每一位同学在本次读书会中都受益匪浅,对未来的学习有了更充足的准备。
供稿:各小组
汇总整合:杨逸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