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务 - 正文

学院本科课程“费孝通学术思想”冬季学期开展专家系列主题课

创建时间:  2022-03-11  郑宏彩   浏览次数:   返回

2月22日-25日,汪丹副教授主讲的本科课程“费孝通学术思想”特邀9001诚信金沙伟长岗学者李友梅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黄志辉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陈心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张少春副研究员,在教学周第9周开展了“费孝通学术思想·专家系列主题课”。

授课专家聚焦费孝通的学术研究专题、知识思维与思想启迪,分别讲授了费孝通先生早期知识生产的方法论、费先生对于农村地区发展的设想与主张、费先生关于中国文化的动力问题的思忖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思考。引领师生透过费孝通先生的思想世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触摸或内省我们的历史命运、现实处境、时代关切和思维窘困。

费孝通学术思想·专家系列主题课第一讲由黄志辉教授主讲“农民居住格局的转变与城乡互惠关系中的乡村振兴”。黄教授立足陈翰笙、费孝通、黄宗智等学者的“不在地主”概念,尝试解析当代“不在农民”时代我国中部地区发生的城乡居住格局的转变。从“不在地主”到“不在农民”,80年前的乡村建设运动曾面临“不在地主”集团酿造的城乡土地金融危机,这一危机为当下面对“不在农民”现象时提供了经验镜鉴:当代县域商品房的剧烈增长与不断涌现的不在农民群体,重塑了城乡居住格局。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城乡整体的具体空间情境与互惠视野中去展开乡村振兴实践。不在农民面临的房产金融压力与正在形成的新型社会结构,要求建立具有“城乡间性”的产业体系、就业体系与治理体系,将以城市消极汲取为特征的房地产金融体系,转变为具有互惠意义的城乡金融关系。

费孝通学术思想·专家系列主题课第二讲由陈心想教授主讲“从乡土中国到走出乡土”。陈教授结合同学们阅读《乡土中国》和《走出乡土》提出的问题,从走出乡土和返回乡土,功能论与因果解释,文化自觉的学术意义,文化反哺,费孝通学术特征,语言特色,以及乡土在当下的变迁等等,对从乡土性的中国社会到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特征的走出乡土社会的历程进行分析,为同学们展示了学术与社会,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变迁等方面的联系和逻辑。启发同学们能对《乡土中国》和《走出乡土》反应出的中国社会和学术理路有更丰富和深入的理解,深化对学术与生活密切关系的认知。

费孝通学术思想·专家系列主题课第三讲由张少春副研究员主讲“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问题”。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其内在的“大一统”与“因俗而治”、“一体”与“多元”是中国人理解自身族类现象的重要认识框架的凝练。但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建设问题无法仅通过面向历史而得到解答。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从“一体性”、“共同性”、“差异性”和内部的“差距性”四个方面深刻把握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充分认识到我国基本国情的复杂性,在不同时期准确把握了四者的内涵,妥善处理四者之间的关系,这些相关经验构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

费孝通学术思想·专家系列主题课第四讲由李友梅教授主讲“费孝通早期知识生产的方法论启迪”。李友梅教授首先分享了其重读《江村经济》与《乡土中国》后,对《江村经济》“里程碑性”意义的再认识和《乡土中国》理论概括对中国社会的超越。重读《江村经济》和《乡土中国》不是为了回到过去寻求对费先生的纯学术性的见解,而是要重新体会人类学和社会学前辈在“古今中西”境域之下,如何坚守“文化主体性”、如何跨越人类学“文野之别”、如何超越社会学的“西方与非西方二元对立”进行本土知识生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以此来观照和回应当今世界百年大变局背景下如何握好“接力棒”、跑好“新征程”的重要课题。李友梅教授进而分享了其跟随费先生在浦东大开发前沿做征地农民问题研究的一段经历,启发师生从活生生的世界中,看到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中,各地、各民族、各文化在有着自己的体系基础上,形成了相互交流,相互印证的动态关系,能够把握这些动态关系的方法,是通过“从实求知”不断推进理论化过程。最后李友梅教授勉励师生《江村经济》和《乡土中国》体现了费孝通是中国社会学者参与世界知识生产的代表,后学砥砺应接续中国社会学对自身本土化的知识生产成果的系统学习与反思,本土化社会学知识生产需要世界性视野,中国社会学的知识重构依然任重道远。(汪丹供稿)


上一条:21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冬季学期实习汇报会顺利举行

下一条:研究生学位申请相关规定宣讲会顺利举行

首页 - 教学教务 - 正文

学院本科课程“费孝通学术思想”冬季学期开展专家系列主题课

创建时间:  2022-03-11  郑宏彩   浏览次数:   返回

2月22日-25日,汪丹副教授主讲的本科课程“费孝通学术思想”特邀9001诚信金沙伟长岗学者李友梅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黄志辉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陈心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张少春副研究员,在教学周第9周开展了“费孝通学术思想·专家系列主题课”。

授课专家聚焦费孝通的学术研究专题、知识思维与思想启迪,分别讲授了费孝通先生早期知识生产的方法论、费先生对于农村地区发展的设想与主张、费先生关于中国文化的动力问题的思忖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思考。引领师生透过费孝通先生的思想世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触摸或内省我们的历史命运、现实处境、时代关切和思维窘困。

费孝通学术思想·专家系列主题课第一讲由黄志辉教授主讲“农民居住格局的转变与城乡互惠关系中的乡村振兴”。黄教授立足陈翰笙、费孝通、黄宗智等学者的“不在地主”概念,尝试解析当代“不在农民”时代我国中部地区发生的城乡居住格局的转变。从“不在地主”到“不在农民”,80年前的乡村建设运动曾面临“不在地主”集团酿造的城乡土地金融危机,这一危机为当下面对“不在农民”现象时提供了经验镜鉴:当代县域商品房的剧烈增长与不断涌现的不在农民群体,重塑了城乡居住格局。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城乡整体的具体空间情境与互惠视野中去展开乡村振兴实践。不在农民面临的房产金融压力与正在形成的新型社会结构,要求建立具有“城乡间性”的产业体系、就业体系与治理体系,将以城市消极汲取为特征的房地产金融体系,转变为具有互惠意义的城乡金融关系。

费孝通学术思想·专家系列主题课第二讲由陈心想教授主讲“从乡土中国到走出乡土”。陈教授结合同学们阅读《乡土中国》和《走出乡土》提出的问题,从走出乡土和返回乡土,功能论与因果解释,文化自觉的学术意义,文化反哺,费孝通学术特征,语言特色,以及乡土在当下的变迁等等,对从乡土性的中国社会到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特征的走出乡土社会的历程进行分析,为同学们展示了学术与社会,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变迁等方面的联系和逻辑。启发同学们能对《乡土中国》和《走出乡土》反应出的中国社会和学术理路有更丰富和深入的理解,深化对学术与生活密切关系的认知。

费孝通学术思想·专家系列主题课第三讲由张少春副研究员主讲“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问题”。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其内在的“大一统”与“因俗而治”、“一体”与“多元”是中国人理解自身族类现象的重要认识框架的凝练。但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建设问题无法仅通过面向历史而得到解答。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从“一体性”、“共同性”、“差异性”和内部的“差距性”四个方面深刻把握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充分认识到我国基本国情的复杂性,在不同时期准确把握了四者的内涵,妥善处理四者之间的关系,这些相关经验构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

费孝通学术思想·专家系列主题课第四讲由李友梅教授主讲“费孝通早期知识生产的方法论启迪”。李友梅教授首先分享了其重读《江村经济》与《乡土中国》后,对《江村经济》“里程碑性”意义的再认识和《乡土中国》理论概括对中国社会的超越。重读《江村经济》和《乡土中国》不是为了回到过去寻求对费先生的纯学术性的见解,而是要重新体会人类学和社会学前辈在“古今中西”境域之下,如何坚守“文化主体性”、如何跨越人类学“文野之别”、如何超越社会学的“西方与非西方二元对立”进行本土知识生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以此来观照和回应当今世界百年大变局背景下如何握好“接力棒”、跑好“新征程”的重要课题。李友梅教授进而分享了其跟随费先生在浦东大开发前沿做征地农民问题研究的一段经历,启发师生从活生生的世界中,看到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中,各地、各民族、各文化在有着自己的体系基础上,形成了相互交流,相互印证的动态关系,能够把握这些动态关系的方法,是通过“从实求知”不断推进理论化过程。最后李友梅教授勉励师生《江村经济》和《乡土中国》体现了费孝通是中国社会学者参与世界知识生产的代表,后学砥砺应接续中国社会学对自身本土化的知识生产成果的系统学习与反思,本土化社会学知识生产需要世界性视野,中国社会学的知识重构依然任重道远。(汪丹供稿)


上一条:21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冬季学期实习汇报会顺利举行

下一条:研究生学位申请相关规定宣讲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