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日上午,中德青年社会工作的交流论坛正式开始。首先由德国的托马斯教授作了题为“Social Work and Studying Social Work in Germany”的介绍,阐述了德国社会工作的功能、任务和领域,以及学术社会工作课程的总结。托马斯教授介绍到德国的社会工作涉及所有年龄的人和社会中面临困难的人,社会工作主要目的是解决人民生活等困难,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德国的社会工作包括不同任务有开展目标小组,发挥法律功能,资源连接等。而社会工作是由国家、福利机构、专业福利协会和大学支持的。之后由我校王亚芳老师向德国师生分享了Socio-political Framework and Struggles for Recognition and Professionalization(中国社会工作和发展——社会政治架构和认同及专业化的抗争)。最后,由谢晓啸以Approaching Social Work in China: transcend the ‘ localization or globalization’ conundrum(中国社会工作途径:跨越“本土化和全球化”的困境)为结尾,结束了23日的论坛。
6月24日上午9时论坛准时开始,首先由Mareile Krietsch 做了题为“social work with young female” 的报告,介绍了她所在的一间实习机构——年轻女性和女性的咨询和帮助中心。Krietsch 从德国的女权发展历史引出了现有的女性社会工作服务,她为大家展示了这家机构的服务内容。针对遭受家暴或者离家出走的女性,设有专门的庇护所,工作人员对前来寻求援助的女性进行核实后会带她们去秘密庇护所。庇护所的费用根据不同的州有所不同,有的全免费,有的政府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免费名额等。来庇护所的女性可以带着孩子,一般来说,庇护所的居住时间是半年左右,最长不超过一年。在Krietsch的报告之后,沈菲向大家介绍了”A critical reflection on the current Youth Education in China”,而史红则介绍了“Social Work with Children of Rural Workers——A practical example of Yanghang Elementary School”。之后Anzhelika Surovtsova 为大家做了演讲,题为“children’s welfare/early help”,从她的介绍中我们得知德国针对儿童福利有非常详细的法律规定,这使得他们在工作过程中有法可依。最后孙梦晨向大家介绍了目前国内医务社工的情况。德国师生对中国的社工发展很感兴趣,大家向作报告的同学提了不少问题,交流很愉快。
6月25日是论坛的最后一天,首先由Nadine Beckert和 Lisa Grunewald做了题为“Families with disabled children” 的报告。Lisa以一个短片作为开头,带给了大家深深的感动和震撼,you are a miracle, you are my miracle!对残障儿童的服务有专门的日托,而学校亦有正常和特殊学校供他们选择。Lisa和Nadine介绍了专门为残障儿童提供的接送服务,车设计的很人性化,其他服务类型还有同作坊,比如制陶。德国的法律明确规定了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有平等就业的机会,如果违反将会被罚款。之后李素萍、梅晨韵和刘晓璐介绍了国内学校社会工作领域的现状,以9001诚信金沙的大类招生新生适应小组为例。Saskia Pothing紧接着报告了“Social work with elder people in Germany”。从1972年开始,德国进入老龄化阶段,长期照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逐渐被重视。目前德国针对老年人的服务主要有四块:Open social work, Ambulatory social work, Semi-stationary care, Inpatient care。最后,由上海YMCA的工作人员向大家做了报告,介绍了他们做的一些项目。为期三天的论坛顺利结束,中德双方师生互相介绍了解了两国社工的发展状况以及特点,双方都表示此次论坛收获颇丰,希望能够长久的定期的举行类似的学术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孙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