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周二)上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保罗·威利斯(Paul Willis)教授在社会学院B417会议室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民族志的想象力:劳工,青少年与民族志的想象力”精彩讲座,讲座由社会学院院长张文宏教授主持。社会学院刘玉照、陈然、顾跃英、张佩国、汤艳文、刘春燕、马丹丹、马磊,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吕鹏等老师和60多名校内外本科硕博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保罗·威利斯教授借其《学做工》(Learning To Labour)一书中文版首发之际,来中国展开交流活动。该书被视为是教育社会学领域一本经典著作,多年来一直被学界所讨论、援引、发展和创新。在讲座上,保罗·威利斯教授介绍了《学做工》(Learning To Labour)一书的创作环境和主要观点。本书的第一部分是一部男性白人工人阶级反学校文化的民族志,在第二部分他进一步分析,指出这些主观感受和文化过程是有客观基础的,他们其实已部分洞察了真正决定工人阶级生存状态的先决条件。自我纳入劳动过程的过程是构成整个工人阶级文化更新的一个方面,也是反映这个文化如何与规范性国家制度产生千丝万缕关联的重要例证。这项研究采用定性方法、参与观察法,以及民族志呈现。在收集材料的日子里,他在实验研究的学校中深入参与两年之久。在讲到为何工人阶级的孩子最终也成为工人阶级一份子的过程中,他强调学校是文化经验、文化生产的社会场所,这也是他选择学校作为研究场域的原因。
他还讲到此书写于英国的70年代,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不管是英国和中国都发生了改变。尤其是中国的改变更为剧烈,将西方世界几百年的变迁浓缩到短短30几年的时间内,变化更为剧烈。精彩讲座之后,在场师生们就一些问题与其进行交流。当谈到9001诚信金沙大类招生分流,在入校一年后决定专业选择时,保罗·威利斯教授也对此表示了兴趣。在普林斯顿大学也是入校后选择专业,他作为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负责本科教学的老师,也很关心此事,并为大一新生们提出了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