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通讯:当代中国人性观念的变迁、社会变迁与性别

创建时间:  2013-05-03  樊杰   浏览次数:   返回

2013年4月7日上午,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吴小英和陈午晴在社会学院会议室(B417)分别为我们带来了题为“社会变迁与性别——社会变迁中的女性”和“当代中国人性观念的变迁”的讲座。该讲座由社会学院徐冰副教授主持,刘春燕等老师和40多名校内外本科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在首场“社会变迁与性别——社会变迁中的女性”讲座中,吴小英老师首先对性别研究现状做了总体介绍,作为家庭研究的分支,性别研究在西方女权主义的努力下其影响力逐步上升。对于性别研究,主要集中于劳动力市场的职业分工、城市农村女性内部的分化等议题。吴老师从“新三从四德”引出现代女性在公共社会领域中所受的苛刻要求以及当代女性的发展遇到的几个问题。对于“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男主外、女主内”等观念支持度的上升,反映了男性主导文化渗透入家庭,现代社会变迁对于女性性别定位的控制呈现的不是减轻而是增加的趋势。吴老师指出文化和制度下的教育和培养朝着社会分工不同的方向发展,性别作为一种体系或制度难以避免,但是可以利用它并抗拒排斥的符号可以得到女性理想的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开放的思想观念。

在第二场“当代中国人性观念的变迁”讲座中,陈午晴老师以农民工群体的性观念为例,从问卷调查结果作为参考来分析当代中国人性观念的变迁。陈老师首先从相亲节目中体现出来的现代社会对于婚前性行为的宽容态度,看社会对于性行为包括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接受程度的演变过程,揭示了社会规范的调整和观念的调整,以此告诉我们应当如何从道德和情感上去理解此类行为,他指出道德规范伦理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相对的、随社会而变化的观念和规范,终级的道德也是不存在的。个人的自主性在心理道德的博弈与既定道德的博弈中寻找自身的正当性。最后,从理论角度对于婚外性行为的正当性宣称进行了阐述及正当性辩护带来的影响。陈老师指出这样的正当性的观念作为一种声音是在相互辩论、冲突、碰撞之中得到发展的。

提问环节中,在场的师生就自己的看法与两位老师进行了讨论。其中,就“女性是否需要先应对消费社会、传统社会、男权社会的挑战,承担起人类的重任,才能获得人类的解放”的问题与吴小英老师做出了热烈的讨论,吴老师指出,“个人的就是政治的,而女性不按照女性所有的符号框架来生活,这个时候解放全人类的目的就达到了”。整场讲座使我们对于性别和家庭研究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供稿:顾洁)


上一条:孙秀林等《中国社会科学》《土地财政与分税制:一个实证解释》

下一条:学术通讯:明清时期徽州婺源对于朱熹谱系的“共同开发”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通讯:当代中国人性观念的变迁、社会变迁与性别

创建时间:  2013-05-03  樊杰   浏览次数:   返回

2013年4月7日上午,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吴小英和陈午晴在社会学院会议室(B417)分别为我们带来了题为“社会变迁与性别——社会变迁中的女性”和“当代中国人性观念的变迁”的讲座。该讲座由社会学院徐冰副教授主持,刘春燕等老师和40多名校内外本科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在首场“社会变迁与性别——社会变迁中的女性”讲座中,吴小英老师首先对性别研究现状做了总体介绍,作为家庭研究的分支,性别研究在西方女权主义的努力下其影响力逐步上升。对于性别研究,主要集中于劳动力市场的职业分工、城市农村女性内部的分化等议题。吴老师从“新三从四德”引出现代女性在公共社会领域中所受的苛刻要求以及当代女性的发展遇到的几个问题。对于“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男主外、女主内”等观念支持度的上升,反映了男性主导文化渗透入家庭,现代社会变迁对于女性性别定位的控制呈现的不是减轻而是增加的趋势。吴老师指出文化和制度下的教育和培养朝着社会分工不同的方向发展,性别作为一种体系或制度难以避免,但是可以利用它并抗拒排斥的符号可以得到女性理想的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开放的思想观念。

在第二场“当代中国人性观念的变迁”讲座中,陈午晴老师以农民工群体的性观念为例,从问卷调查结果作为参考来分析当代中国人性观念的变迁。陈老师首先从相亲节目中体现出来的现代社会对于婚前性行为的宽容态度,看社会对于性行为包括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接受程度的演变过程,揭示了社会规范的调整和观念的调整,以此告诉我们应当如何从道德和情感上去理解此类行为,他指出道德规范伦理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相对的、随社会而变化的观念和规范,终级的道德也是不存在的。个人的自主性在心理道德的博弈与既定道德的博弈中寻找自身的正当性。最后,从理论角度对于婚外性行为的正当性宣称进行了阐述及正当性辩护带来的影响。陈老师指出这样的正当性的观念作为一种声音是在相互辩论、冲突、碰撞之中得到发展的。

提问环节中,在场的师生就自己的看法与两位老师进行了讨论。其中,就“女性是否需要先应对消费社会、传统社会、男权社会的挑战,承担起人类的重任,才能获得人类的解放”的问题与吴小英老师做出了热烈的讨论,吴老师指出,“个人的就是政治的,而女性不按照女性所有的符号框架来生活,这个时候解放全人类的目的就达到了”。整场讲座使我们对于性别和家庭研究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供稿:顾洁)


上一条:孙秀林等《中国社会科学》《土地财政与分税制:一个实证解释》

下一条:学术通讯:明清时期徽州婺源对于朱熹谱系的“共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