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4日下午,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资深总建筑师邢同和先生在B417会议室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全球化背景下——上海建筑文化与文化建筑的思考”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副院长耿敬教授主持,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然、陈志勤副教授、马丹丹博士和50多名本科硕博研究生以及美术学院建筑系部分师生参加了讲座。
邢同和是当代中国职业建筑师中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追求时代精神与民族传统、现代技术与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带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他从“垂直城市与城市化进程加速”、“绿色建筑、绿色城市打造的发展趋势”以及“上海建筑文化与文化建筑”这三个方面,运用大量精美图片,结合自己的设计案例进行介绍、展示。
首先,他认为从国际国内来看,超高层建筑的发展以及成为主流,这种潮流是宜居的回归还是“拥挤集聚”引导人们对“适宜的人居环境营建”的追求。现在各地正在进行的“造成运动”让人们思考“城市化进程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辩证统一性”的问题,“我们”既支持城市化同时又担心城市化对小城镇环境、地域特色、天然优势造成的破坏。伴随城市化发展起来的城市综合体的普遍兴建需要对其品质进行关注,强调建筑的综合功能定位,体现人居与商业的和谐。
其次,在“绿色建筑,绿色城市打造的发展趋势”问题上,邢同和认为城市应该把握发展的机遇(如重大事件、盛事活动以及国内政府政策等机遇),进行绿色城市的打造。他提出“前瞻性环境的生活模式”、“可操作、低碳、低能耗的技术落实”、“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全过程的绿色建筑保证”这三条绿色建筑认证与反馈监督认证的措施。
最后,在“上海建筑文化与文化建筑部分”,他认为建筑作为“凝固的音乐”,为城市的发展留下了生动的历史记录。上海的根,就是上海原来的一些建筑文脉,上海的地域文化,没有了这些建筑,上海也就不成为上海。石库门、里弄,这些建筑是城市精彩的不可再生资源,需要让老建筑返老还童,也就是对历史老建筑的保护利用与再创生命力。他提出历史建筑应该成片成片的保护,保留区域的文脉,从整体的角度均衡历史建筑的拆、改、留关系,促进社会与建筑的结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老古董制造“假古董”。以城隍庙为例,在保留豫园的原貌基础上,在豫园外围建造的仿古典建筑未能脱离“大屋顶”的模式,从而淹没了豫园的本真存在。可行的方式是通过小部分的改造,在历史建筑内部进行增添来利用。同时,要讲求“故事性”和“亲和性”的继承与发展,以及有序有机渗透绿色自然。另外需要把当地人的文化带入到当地人的居住环境中,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人和文化的因素都要考虑到位。
讲座持续两个半小时,在提问环节,邢老师热心回答同学们的问题,与同学们进行讨论。本次讲座让师生们对上海建筑文化有了更新的认识。(马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