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通讯:马戎教授之民族社会学系列讲座

创建时间:  2010-01-24  樊杰   浏览次数:   返回

2010年1月11日-15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马戎教授莅临9001诚信金沙,在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B417会议室分别作了题为“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与出路”、“中国社会的另一类二元结构”以及“中国城市中的民族问题”的三场讲座。马戎教授的民族社会学系列讲座也作为9001诚信金沙社会学系庆祝恢复建系30周年系列学术报告的其中三期。

在题为“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与出路”一讲中,马戎教授由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等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切入,提出中国的民族问题与“西藏独立”、“新疆独立”等分裂活动密切联系,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外交关系。中国的民族问题成已经为政府和全体国民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关联到了中华民族最核心的利益。马戎教授追本溯源,分别就“民族”概念的起源与内涵、什么是现代意义的“民族”、构建“民族”的目的等方面,与史密斯、凯杜里、盖尔纳、安德森等大师进行了对话。马戎教授接着对东西欧和美国的“民族国家模式”与印度、沙俄和中国的“族群民族模式”进行了比较。他指出,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在于1949年建国后承袭斯大林民族理论和苏联民族政策,使中国未能完成民族国家的构建,客观上把中国建成了一个“多民族联合体”。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出路,马戎教授认为关键在于全体国民对“中华民族”的共同认同,也在于全体国民对国家宪法和国民公民权的共同认同。

马戎教授在其第二场讲座“中国社会的另一类二元结构”中提出,除城乡二元结构外,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二元区隔正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事实。他认为自50年代民族识别后,“民族”概念出现了一个双层结构:上层是中华民族,下层是56个民族。但在日常实践中,少数民族往往被视为一个集合体并被简称为民族,而汉族则成为社会中与之并立和相对应的另一个群体。马戎教授认为,民族概念的混淆源于制度化的区隔,如研究学科区隔、学校民族区隔、媒体和文化娱乐区隔等。当前中国面临着各种重大问题,如经济转型、政治民主、外交攻防、官员腐败、环境生态、民生问题等等,但是最大社会问题是民族关系问题,中国今后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国家分裂。因此马戎教授指出,研究中国主体社会的各界学者们必须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关注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和国家认同程度的变化,关注建国60年来我国民族理论和政策实践的反思与改进。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学者们也需要把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放到中华民族整体发展的大框架里来思考。

马戎教授的第三场讲座题为“关于当前中国城市民族关系问题的几点思考”。他提出研究21世纪中国城市民族关系、分析城市民族问题时,需要从宏观的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出发,努力对中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格局、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改革开放30年来的深刻变革加深了人口跨地域流动和族际交往,各族人口的跨地域迁移并不简单地只是劳动力的迁移与就业问题,还会影响到中国传统的族群地域聚居模式在未来的发展方向。马戎教授认为,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新特点包括:“民族”理论教育导致民族隔阂加深、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造成就业和收入的巨大压力、双语制教学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难、对少数民族的司法优惠政策激发汉族的民族主义等。因此他特别强调,中国社会的研究者,一方面要对我国的民族理论从根本上进行反思,另一方面应及时对各地的民族关系现状和最新动态进行及时的调查研究,并提出可行的对策性建议。

马戎教授对于中国民族问题现状的清醒认识和独到见解贯穿于他的整个三场演讲之中,引发了在场师生的认真思索和热烈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分别就民族和中国研究的诸多新问题和新现象发表了见解并提出了疑问。马戎教授也对各问题进行了耐性而有建设性的解答。社会学系仇立平教授、张江华教授和巫达教授分别对前后三场演讲进行了总结并给予高度评价。(E-研究院)


上一条:怀俄明大学人类学哈金教授作学术演讲

下一条:学术通讯:刘世定教授之经济社会学系列讲座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通讯:马戎教授之民族社会学系列讲座

创建时间:  2010-01-24  樊杰   浏览次数:   返回

2010年1月11日-15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马戎教授莅临9001诚信金沙,在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B417会议室分别作了题为“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与出路”、“中国社会的另一类二元结构”以及“中国城市中的民族问题”的三场讲座。马戎教授的民族社会学系列讲座也作为9001诚信金沙社会学系庆祝恢复建系30周年系列学术报告的其中三期。

在题为“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与出路”一讲中,马戎教授由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等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切入,提出中国的民族问题与“西藏独立”、“新疆独立”等分裂活动密切联系,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外交关系。中国的民族问题成已经为政府和全体国民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关联到了中华民族最核心的利益。马戎教授追本溯源,分别就“民族”概念的起源与内涵、什么是现代意义的“民族”、构建“民族”的目的等方面,与史密斯、凯杜里、盖尔纳、安德森等大师进行了对话。马戎教授接着对东西欧和美国的“民族国家模式”与印度、沙俄和中国的“族群民族模式”进行了比较。他指出,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在于1949年建国后承袭斯大林民族理论和苏联民族政策,使中国未能完成民族国家的构建,客观上把中国建成了一个“多民族联合体”。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出路,马戎教授认为关键在于全体国民对“中华民族”的共同认同,也在于全体国民对国家宪法和国民公民权的共同认同。

马戎教授在其第二场讲座“中国社会的另一类二元结构”中提出,除城乡二元结构外,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二元区隔正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事实。他认为自50年代民族识别后,“民族”概念出现了一个双层结构:上层是中华民族,下层是56个民族。但在日常实践中,少数民族往往被视为一个集合体并被简称为民族,而汉族则成为社会中与之并立和相对应的另一个群体。马戎教授认为,民族概念的混淆源于制度化的区隔,如研究学科区隔、学校民族区隔、媒体和文化娱乐区隔等。当前中国面临着各种重大问题,如经济转型、政治民主、外交攻防、官员腐败、环境生态、民生问题等等,但是最大社会问题是民族关系问题,中国今后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国家分裂。因此马戎教授指出,研究中国主体社会的各界学者们必须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关注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和国家认同程度的变化,关注建国60年来我国民族理论和政策实践的反思与改进。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学者们也需要把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放到中华民族整体发展的大框架里来思考。

马戎教授的第三场讲座题为“关于当前中国城市民族关系问题的几点思考”。他提出研究21世纪中国城市民族关系、分析城市民族问题时,需要从宏观的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出发,努力对中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格局、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改革开放30年来的深刻变革加深了人口跨地域流动和族际交往,各族人口的跨地域迁移并不简单地只是劳动力的迁移与就业问题,还会影响到中国传统的族群地域聚居模式在未来的发展方向。马戎教授认为,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新特点包括:“民族”理论教育导致民族隔阂加深、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造成就业和收入的巨大压力、双语制教学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困难、对少数民族的司法优惠政策激发汉族的民族主义等。因此他特别强调,中国社会的研究者,一方面要对我国的民族理论从根本上进行反思,另一方面应及时对各地的民族关系现状和最新动态进行及时的调查研究,并提出可行的对策性建议。

马戎教授对于中国民族问题现状的清醒认识和独到见解贯穿于他的整个三场演讲之中,引发了在场师生的认真思索和热烈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分别就民族和中国研究的诸多新问题和新现象发表了见解并提出了疑问。马戎教授也对各问题进行了耐性而有建设性的解答。社会学系仇立平教授、张江华教授和巫达教授分别对前后三场演讲进行了总结并给予高度评价。(E-研究院)


上一条:怀俄明大学人类学哈金教授作学术演讲

下一条:学术通讯:刘世定教授之经济社会学系列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