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7日上午,由9001诚信金沙社会学院主办的“人生与田野讲座”第1期在9001诚信金沙社会学院308会议室举行,主题为“生命传记法——谈谈历史社会学写作的一个路径”。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侯俊丹主讲,9001诚信金沙社会学院教授纪莺莺主持,参与学者包括9001诚信金沙社会学院的肖瑛教授、李荣山副教授、吴真副研究员和李松涛老师。
讲座伊始,主持人纪莺莺老师表示了对侯俊丹老师的欢迎,说明主办“人生与田野系列讲座”的初衷是邀请国内社会学界的中青年学者来分享他们的研究经历和田野心得,一方面促进学术交流,另一方面则是给社会学的学生提供具体的示范和指导。侯俊丹老师是我们系列讲座的第一个主讲人。
进入讲座,主讲人侯俊丹老师首先指出,一项社会学的研究通常具有以下三个环节:1、形成自己的研究问题;2、围绕这个研究问题提炼出一些恰切有效的概念,形成一个结构性和机制性的社会学解释;3、实际的写作过程,运用文字来进行学术性的表述。相比于已有的规范性的写作指南,侯俊丹老师更想从自己十年间的研究经历出发,向大家具体呈现历史社会学方向的方法探索和研究经验。
首先是研究问题的提出。侯俊丹老师认为,历史社会学的研究应该与田野研究一样同属于经验研究,这意味我们的研究问题不是从抽象的理论讨论或二手研究中来的,而要是从经验中来。就像田野研究要扎根田野一样,历史社会学的研究者也需要勇敢地沉浸到史料之中,通过史料的爬梳来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以自己的博士论文为例,侯俊丹老师讲述了自己当年如何从社会史的理论阅读一步步过渡到具体的史料收集,进而将关注点集中到晚清民国时期的浙江士绅研究。通过在档案馆里用数个月的时间进行誊抄工作,侯俊丹老师找到了1909年左右参加浙江咨议局的人员名单,以此为具体切入点,顺藤摸瓜,收集各类文献,浙江士绅的生命历程、社会网络以及历史文化背景便逐渐浮出了水面。侯俊丹老师尤其关注的是浙江士绅的传记类史料,如日记、书信、行状等。她以陈黻宸写给宋恕的信为例,表明史料的收集除了要了解基本的史实和事件以外,还要进入到历史人物尤其是士绅的精神、心灵和情感世界之中。最终,侯俊丹老师基于充足的史料积累,提出了自己的研究问题:为何在晚清的最后几十年间,温州的地方社会可以形成了一个超越家族、跨越血缘、具有公共性的联合组织?这个社会组织又何以能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政治性的联合,最终在清末民初形成一股政治力量?
在提出研究问题之后,接着是如何找到一个社会学的解释路径,围绕问题来具体展开研究。继续以自己的博士论文为例,侯俊丹老师指出,在确定了将由温州士绅组成的地方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之后,她接下来关注的是人本身。也就是追问为什么是这些人、为什么是这些士绅形成这种组织。在研究视角和方法上,她借鉴了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也就是通过研究行动者的心理动机与情感世界,讨论他们的行动如何能够联合起来,从而在人的精神气质(ethos)与组织制度之间建立起关联。就像韦伯在基督教的思想史传统下,通过具体的人物研究,用“天职观”和“资本主义精神”来提炼新教徒的精神气质一样,侯俊丹老师的研究重点也放在与人物传相关的史料研究上。通过具体研究太平天国时期出现的“求志社”和“金钱会”中的历史人物,侯俊丹力图把握住这些人物的性情和气质。一开始她在史料中找到的解释概念是“儒枭”,再联系一些思想史和文学史的传统后,她尝试用“侠气”这个概念来描述浙东士绅群体的精神气质。
在讲完概念的结构化过程后,侯俊丹老师接着讲解了一些社会学写作的规范性要求。在社会学的研究中,概念的提炼尽管十分关键,但是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常常会溢出于概念。概念往往无法充分描述人物的真实生活本身和事件的真实发生过程,这就需要一些写作手法的突破或尝试。侯俊丹老师近年来在思考一些新的写作方式,尝试在社会学原有的结构化、概念化、逻辑化的写作框架之外,再加入一些新的东西,从而将更丰富的历史意涵或历史情境呈现出来。在这一点上,她借鉴了《金翼》的写作手法。《金翼》的作者林耀华吸收了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生命史研究方法。从安德鲁·阿伯特对于《身处北美的波兰农民》一书的评论进入,侯俊丹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述了芝加哥学派第一代学者如何运用日记、书信和人物传记来进行社会学研究。所谓生命史研究,就是要进入到研究对象的心灵世界之中,一方面描述出这些人物的内在价值和生命态度,另一方面又要将这些价值和态度与他们所处的社会世界关联起来。芝加哥学派的生命史研究方法除了借鉴美国早期社会思想中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以外,还吸收了以乔治·艾略特为代表的维多利亚文学传统。这两个思想传统都共同关注一个主题:在一个宗教和道德解组的时代里,现代个体如何重新适应于变化了的社会生活,如何进行人格和道德的重组。侯俊丹老师尝试将这种生命史的叙事方式运用到自己的社会学研究中,重新去描述个体的精神状态以及他们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联。
侯俊丹老师以前关注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温州地方社会的保守主义回流,她曾以温州永嘉学派的孙衣言家族为例,说明了温州地方的世家大族如何通过结社和宗族建设来巩固地方势力,影响晚清政治格局。但近年来,她比较关注的是时代变迁下人的情感状态和心理状态。通过研究孙氏家族留下的日记、书信以及诗文,侯俊丹老师聚焦于孙氏父子之间的复杂情感状态。她从“父子一体”的传统伦理关系进入,着重考察了孙氏父子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宗族结构、地方政治格局以及整个帝国命运时,父子关系以及以父子关系为基础展开家族关系如何发生微妙而复杂的变化。侯俊丹老师运用生命传记的研究方法,详细解读了孙氏父子的日记、书信与诗文,生动活泼地呈现出了父慈子孝、父子一体的伦理关系如何在时局的变迁中一步步裂解。除了将研究视角转化到历史人物的情感状态和伦理关系上,侯俊丹老师还积极借鉴生命传记法背后的文学化的写作方式和表述方式。文学化的写作方式能够消化掉概念的抽象性,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但侯俊丹老师始终强调,这种文学化的表达并没有丢失了历史学方面的严密考证,她的文章并没有放弃社会科学的严谨性、逻辑性和结构性。她在尝试一种新的写作策略:既有保留传统社会学特有的结构分析和机制分析,又吸收实证史学严谨绵密的考证,而且借鉴维多利亚文学的写作风格和道德关怀。在侯俊丹老师看来,这是一种兼具艺术性和思辨性的历史社会学写作方式,一种新的生命史的叙事风格。
侯俊丹老师在讲座的最后强调,写作指南无论写得有多么规范和明确,都不能替代每个人自己真正的研究过程。社会学研究中很多概念,很多思辨性和逻辑性的研究过程都是建立在研究者对于经验事实、历史事实以及日常生活的直觉感受之上的。一个好的研究者,能够将这种对于生活的直觉和激情与自己学术训练的逻辑和思辨同时结合起来。
侯俊丹老师讲述完毕后,参与讲座的几位社会学院的老师们与她进行了交流。肖瑛老师回忆起2012年侯俊丹老师来9001诚信金沙参加“社会理论工作坊”时的情境,认为她这十年间的研究在一步步推进,从制度化和结构化的视角逐渐推进到对于个体生命和伦理关系的文学化讨论,这是社会学研究从形式分析到实质讨论的体现。肖瑛老师疑惑的是,浙东地区特有的游侠传统是从何而来,又有什么具体表现。侯俊丹老师从温州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呈现出来的流动性和竞争性方面来进行回答。
李松涛老师一方面关注思想史研究与历史经验研究在方法上的异同,一方面则对温州地方社会的儒家底蕴感兴趣,希望从温州的经验中看到儒家在现代中国转型中的位置。侯俊丹老师表示,历史研究可以呈现出儒家思想及其实践的丰富性,而儒家的可能性及其现代转化,也需要从历史经验中去找寻。无论是思想研究还是历史研究,真正能打动人的地方既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精巧的框架,而是研究者本人的生命深度和经验厚度。
吴真老师则就形式化的写作规范与具有实质生命力的自我创作之间的区别与侯俊丹老师进行了交流。侯俊丹老师表示,生命史的写作方式可以让当前的学者在既有的学术体制中争取到一些自由的空间。真正的普遍性不是概念和方法的普遍性,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共情与经验的交汇。
李荣山老师表示,当前社会学研究的历史转向背后其实有一种对于形式化写作风格的反抗,这是学者们自然形成的一种共识。社会学研究之所以要借鉴历史学和文学,是为了回到一种自然而然的书写和表达方式。而针对今天的讲座,李荣山老师坦言自己对于温州地方家族的特征并不完全理解,因此不清楚这些地方士绅面临的困境究竟是什么。侯俊丹老师表示,可以重新回到地方士绅的主体视角来理解这个问题。温州地方有着独特的儒学传统,他们理解的儒学义理和圣人形象具有高度的主体能动性和行动特性。这种人格形态是理解温州社会格局以及现代转型的关键所在。
讲座的最后,与会的上大学生还就温州社会中的女性地位、侠义精神如何形成并发挥作用等问题与侯俊丹老师进行了讨论。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编辑:杨勇
审核:纪莺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