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奔赴山海的沪滇协作调研——社会学院师生在云南省罗平县开展沪滇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驻村调查

创建时间:  2023-08-10  樊杰   浏览次数:   返回

7月20日-8月4日,由汪丹老师带领的9001诚信金沙社会学院调查团队一行9人,前往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沪滇协作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村镇开展社会调查。本次调查基于东西部合作的国家战略与沪滇协作的“十四五”规划,以上海市宝山区对口帮扶云南曲靖的罗平县为田野调研目的地,重点关注罗平少数民族村寨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与乡村振兴实际与实践,选取云南曲靖的“百千万工程”与罗平“沪滇协作示范项目示范村寨”进行驻村入户调查和多点项目走访调研。

6165C

调研团队在罗平县大水井乡棠梨凹村开展驻村入户调研

调研团队分为本科生团队和研究生团队两组,就“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沪滇协作实践”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互联网+农文旅’模式”两大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本科生团队由一年级本科生白文博、卫昱杰、顾亚函、徐海遥四位同学组成,团队以全国大学生“挑战杯”项目为目标,重点关注东西部合作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沪滇协作”实践经验和创新机制,落脚沪滇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罗平县大水井乡棠梨凹村,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入户调查与多主体参与的乡村振兴项目调研访谈。研究生团队由一年级研究生缪如歆、欧贝然、董人慧、王宇斐四位同学组成,团队以践行费孝通“从实求知”的田野调查为目标,聚焦“沪滇协作”研究中的产业振兴与乡村治理难题,对沪滇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热区水果种植项目、云上花乡“一村六坊”民俗文化资源化项目及“彝族-布依族-苗族”多民族文旅资源区域整合项目等开展广泛深入的走访调研和焦点访谈。调研团队积累了丰富的在地认识与一手资料,并获得了进一步开展经验研究、政策梳理与理论分析的线索与研究方向。

54CF4

调研团队绘制的棠梨凹苗族村寨社区信息图

此次调研亦在推动建立“沪滇协作”研究的持续性合作机制与田野调查基地建设。调研得到了上海市援滇干部联络组、宝山区民族联、宝山区驻罗平援滇干部的协调支持,获得了罗平县乡村振兴局、罗平县大水井乡镇政府、金歹村村委会、板桥镇“云上花乡”乡村振兴示范园的乡村CEO与多位村长的协作帮助,调研得以顺利开展的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社会学院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研究领域中基于“问题导向”和“沪滇协作”地方支持的研究平台打造与持续性合作机制建立。

1317F5

热区水果种植项目多方座谈

此次调研试图探索创新“沪滇协作”研究的“沪滇协作”研究培养体系,首次尝试与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省研究所的师生团队组成联合团队共同开展田野调查研究,联合调研有力解决了社会学院团队驻村调研中的“语言瓶颈”问题,在地方田野的实践实训中整合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的相关专家力量,形成对社会学院本科生与研究生深入社会调研的培养培训合力。

126BD3

调研团队与罗平县乡村振兴局专家面对面座谈交流

沪滇协作始于1996年,推动区域平衡发展迄今已经17年,现今正处于推动乡村“五大振兴”的关键阶段。如何理解乡村振兴中“五大振兴”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如何理解沪滇协作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逻辑与实际实践?围绕这两大困扰性难题,调研团队在棠梨凹驻村调研期间,分别邀请云南大学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研究专家谭同学教授为团队做了《乡村振兴从“哪”开始?》线上讲座;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张体伟研究员为团队做了《沪滇协作的历程、实践、创新、路径及新起点》线上讲座;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罗平县乡村振兴局李治润局长与调研团队进行了面对面座谈交流,就调研团队的种种现状性“疑惑”详解基层实际与乡村振兴的政策变迁与迈向愿景的实践。

17BE27

调查研究是一切科学决策所必需也唯一可靠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学院师生投身于沪滇协作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调查研究之中,是迈向真正的社会学研究者的一个支点,更是践行“从实求知、志在利民”院训精神的重要路径,调研团队也将在此调查研究基础上持续努力做好扎根泥土的社会学研究。(调研团队)


上一条:再赴山海,共话学行——社会学院师生在浙江省三门县开展社会调查

下一条:江村调查和江村变迁——学院师生在开弦弓村开展社会调查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奔赴山海的沪滇协作调研——社会学院师生在云南省罗平县开展沪滇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驻村调查

创建时间:  2023-08-10  樊杰   浏览次数:   返回

7月20日-8月4日,由汪丹老师带领的9001诚信金沙社会学院调查团队一行9人,前往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沪滇协作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村镇开展社会调查。本次调查基于东西部合作的国家战略与沪滇协作的“十四五”规划,以上海市宝山区对口帮扶云南曲靖的罗平县为田野调研目的地,重点关注罗平少数民族村寨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与乡村振兴实际与实践,选取云南曲靖的“百千万工程”与罗平“沪滇协作示范项目示范村寨”进行驻村入户调查和多点项目走访调研。

6165C

调研团队在罗平县大水井乡棠梨凹村开展驻村入户调研

调研团队分为本科生团队和研究生团队两组,就“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沪滇协作实践”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互联网+农文旅’模式”两大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本科生团队由一年级本科生白文博、卫昱杰、顾亚函、徐海遥四位同学组成,团队以全国大学生“挑战杯”项目为目标,重点关注东西部合作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沪滇协作”实践经验和创新机制,落脚沪滇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罗平县大水井乡棠梨凹村,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入户调查与多主体参与的乡村振兴项目调研访谈。研究生团队由一年级研究生缪如歆、欧贝然、董人慧、王宇斐四位同学组成,团队以践行费孝通“从实求知”的田野调查为目标,聚焦“沪滇协作”研究中的产业振兴与乡村治理难题,对沪滇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热区水果种植项目、云上花乡“一村六坊”民俗文化资源化项目及“彝族-布依族-苗族”多民族文旅资源区域整合项目等开展广泛深入的走访调研和焦点访谈。调研团队积累了丰富的在地认识与一手资料,并获得了进一步开展经验研究、政策梳理与理论分析的线索与研究方向。

54CF4

调研团队绘制的棠梨凹苗族村寨社区信息图

此次调研亦在推动建立“沪滇协作”研究的持续性合作机制与田野调查基地建设。调研得到了上海市援滇干部联络组、宝山区民族联、宝山区驻罗平援滇干部的协调支持,获得了罗平县乡村振兴局、罗平县大水井乡镇政府、金歹村村委会、板桥镇“云上花乡”乡村振兴示范园的乡村CEO与多位村长的协作帮助,调研得以顺利开展的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社会学院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研究领域中基于“问题导向”和“沪滇协作”地方支持的研究平台打造与持续性合作机制建立。

1317F5

热区水果种植项目多方座谈

此次调研试图探索创新“沪滇协作”研究的“沪滇协作”研究培养体系,首次尝试与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省研究所的师生团队组成联合团队共同开展田野调查研究,联合调研有力解决了社会学院团队驻村调研中的“语言瓶颈”问题,在地方田野的实践实训中整合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的相关专家力量,形成对社会学院本科生与研究生深入社会调研的培养培训合力。

126BD3

调研团队与罗平县乡村振兴局专家面对面座谈交流

沪滇协作始于1996年,推动区域平衡发展迄今已经17年,现今正处于推动乡村“五大振兴”的关键阶段。如何理解乡村振兴中“五大振兴”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如何理解沪滇协作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逻辑与实际实践?围绕这两大困扰性难题,调研团队在棠梨凹驻村调研期间,分别邀请云南大学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研究专家谭同学教授为团队做了《乡村振兴从“哪”开始?》线上讲座;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张体伟研究员为团队做了《沪滇协作的历程、实践、创新、路径及新起点》线上讲座;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罗平县乡村振兴局李治润局长与调研团队进行了面对面座谈交流,就调研团队的种种现状性“疑惑”详解基层实际与乡村振兴的政策变迁与迈向愿景的实践。

17BE27

调查研究是一切科学决策所必需也唯一可靠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学院师生投身于沪滇协作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调查研究之中,是迈向真正的社会学研究者的一个支点,更是践行“从实求知、志在利民”院训精神的重要路径,调研团队也将在此调查研究基础上持续努力做好扎根泥土的社会学研究。(调研团队)


上一条:再赴山海,共话学行——社会学院师生在浙江省三门县开展社会调查

下一条:江村调查和江村变迁——学院师生在开弦弓村开展社会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