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综述 | 中国社会学会2024学术年会“第三届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分论坛

创建时间:  2024-07-15  莫晓燕   浏览次数:   返回

2024年7月6日-7日,中国社会学会2024学术年会“第三届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分论坛于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来自各高校、科研院所和咨询智库等机构的同仁们热情参会,围绕经济社会学基础理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区域国别研究等议题进行了开放活跃的分享与交流。

本次论坛由9001诚信金沙社会学院/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联合主办。本次论坛从来自多机构、多学科、多领域的广泛投稿中遴选出了20篇现场发言论文、16篇书面发言论文,设置了六个汇报单元,会议时间为期一天半。

杜克大学社会学系高柏教授受邀为本次论坛致辞。在发言中,高柏教授首先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回顾了他在经济社会学跨国研究领域的工作以及与9001诚信金沙合作开展相关研究的情况。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巴经济走廊、中国向西开放战略的重要倡导者,高柏教授讲述了这些国家重大开放举措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关怀。在谈到产业政策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时,高柏教授指出,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了国际上十分明显的趋势,包括新能源等在内的中国产业的系统出口将有可能帮助全球发展中国家率先进入生态型工业,相关的中国跨国公司在未来大有可为。

作为主办方代表,厦门大学龚浩群教授、云南大学许庆红副教授先后作开幕发言。龚浩群教授表示,“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分论坛今年举办到第三届,难能可贵。本届论坛议程内容丰富,说明还是有不少新的议题值得研究,而且今年参会发言的老师和同学的议题比较多样化,希望大家通过这一次的研讨大家都能够有收获。许庆红副教授表示:今年会议的议题其实很有意思。一些西方学者经常是在一个大的框架下来看问题,使我们能够感受得到世界同频共振的影响,这实际上正是社会学者需要追踪和回应的。同时,美国进行中国研究的学者对问题的捕捉非常及时和深入。我们作为中国研究的学生和老师,实际上也应该在一个大视野下去深入关心我们所与之互动的对象国以及中国企业一些比较实际的困难,寻找潜在的理论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的研究潜力是巨大的。

7月6日,与会者们进行了1-4单元的讨论。第一单元由9001诚信金沙刘玉照教授主持,厦门大学龚浩群教授、云南大学何海狮副教授、9001诚信金沙博士候选人乐鹏举依次汇报。龚浩群教授以泰国北部和福建莆田——中泰龙眼贸易中的两个重要节点为对象,比较了中泰基层之间“社区化的农业本位”和“家族化的商业本位”的社会治理与社会转型路径差别。何海狮副教授以一个老挝中资橡胶民企的投资种植实践作为田野个案,发现与农户合作种植是中资农企在老挝的一种投资方式,但国家与社会及其主体对种植实践进行了各种干预,这反映出中国农业海外投资中的复杂政治、社会及文化遭遇。乐鹏举博士与刘玉照教授以中国星月传媒合资参与卢旺达超级联赛市场化改革为例,关注中国传媒“走出去”,进入海外地方文化市场的现象,本文从“利益-规范”双重博弈视角入手,分析了各方通过多轮互动实现合作的机制。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与《社会学评论》编辑部的王水雄教授、南京大学杨旸老师就该单元论文内容进行了集中评议与讨论。

第二单元由中国农业大学陆继霞教授主持。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王瑞、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李叔弢、9001诚信金沙硕士研究生王鹏辉依次汇报。徐秀丽教授与王瑞博士以中资民营企业——华友在刚果(金)的钴供应链管理危机为切入点,指出中资企业在危机应对中形成的“责任钴倡议”与“负责任矿产倡议”合作标志着全球标准与地方实践的融合。李叔弢博士聚焦理解中非贸易合作中的不确定性,指出:在国内经济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在广州从事非洲贸易的建材老板,会利用既有客户资源前往西非考察市场,寻求可能的合作模式。王鹏辉同学分析了中国职业教育出海项目“鲁班工坊”,指出鲁班工坊通过与当地社会进行“技术为媒、发展为利、信任成规”的互动,展现了中国职教出海的“朋友之交”。随后,厦门大学苏世天老师、《学海》编辑部毕素华老师就该单元论文内容进行了集中评议与讨论。

第三单元由云南大学何海狮副教授主持。南京大学杨旸老师、厦门大学苏世天老师、华东政法大学吴尚轩老师、中国人民大学张慧副教授及上海睿丛咨询研究总监杨帆依次汇报。杨旸老师采取劳工动员和分化的社会基础来对中资企业海外用工展开研究,指出劳工动员分界线的形成与“劳—资”政治地位较量相关。劳工分化涵盖族群分工和用工身份多元化两个方面。苏世天老师分析了老挝新华商的公益实践,不同于理性选择假设在既有模型中的主导地位,老挝新华商普遍存在公益行为的道德困境,而困局突破与否则会激发出“进取型”与“回避性”两种公益实践发展模式。吴尚轩老师从国际法角度分析了TikTok等科技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所遭遇的大国数字权力竞逐与个体数据权利保护纠缠下法律规范束缚、行政决策钳制及媒体舆论博弈等挑战。张慧副教授和杨帆老师以2012年某国际酒店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品牌创建和2023年中国某手机品牌进入非洲市场两个商业人类学参与市场拓展的个案,在比较视野下分析了经济人类学参与中国企业“出海”战略的优势与挑战。随后,中国农业大学旷宗仁副教授、《社会》编辑部主任田青老师就该单元论文内容进行了集中评议与讨论。

第四单元由华东政法大学吴尚轩老师主持。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旷宗仁、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方卓、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韩彤雯、埃塞克斯大学博士候选人范因坦依次汇报。旷宗仁副教授从共生理论出发,以我国重要民营粮油企业A集团为例,对其中国中亚农业技术转移的共生环境营造、共生动力产生、共生关系初建、共生范围扩大、深度相互依存等共生体系构建的五个环节进行调查与分析。李方卓博士的研究基于对商会制度供给与企业出海需求间的供需关系的考察,阐释了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下,民营企业出海的演进特征变化、面临的挑战,以及在此基础上商会职能作用发挥和当前的制约瓶颈。韩彤雯博士聚焦中非合作论坛及其省级支持机制,通过具体分析湖南省、浙江省与非洲的经济合作机制,揭示了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联结、合作和协同演进机制,阐明“定向即兴”(directed improvisation)模式如何帮助企业在非洲投资中规避风险。范因坦博士的研究讨论了中国移民在普拉托定居和创业实践的时间嵌入性,借鉴植物生长方法的类比,时间嵌入的校准体现了两个维度:想象中的未来吸引了中国移民校准他们的社会时差并接受西方的进步,而对速度的追逐则进一步促进了最新快时尚趋势的时间校准和时区同步。随后,云南大学何海狮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慧副教授就该单元论文内容进行了集中评议与讨论。

7月7日,与会者们继续5-6单元的交流。第五单元由华南理工大学黄岩教授主持,浙江师范大学本科生陈海涛、赣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冯楚玉、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崔筱慈依次汇报。申钟秀教授和陈海涛同学的研究阐释了浙江企业在非本土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诸多法律风险,并提出浙企在非本土化过程中需加强环境、劳工、政治和税收四大法律风险的应对能力。郑庆杰教授和冯楚玉同学的研究指出:在农村金融信贷过程中,银行、借方、担保人等多元主体形成了复杂的社会交互关系,乡村社区共同体的基层关系网络围绕金融信贷中的风险控制与信用评估在“情—利”之间构成了博弈和张力,金融普惠政策的制度目标与市场机制的内生驱动对借贷双方的主体错位构成了双重约束困境。游天龙副教授和崔筱慈同学的研究分析了来华韩国移民经济的创业动机、创业特征、形成路径和模式,提出:韩国移民通过线下空间氛围的营造、社交媒体的外部赋能,加上社会关系网络的嵌入、带来了多种资源的拼凑与转化,克服了他们在华创业的诸多劣势。随后,华东政法大学吴尚轩老师、《社会科学辑刊》编辑李阳老师就论文内容进行了评议与讨论。

第六单元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汤蕴懿研究员主持,厦门大学博士候选人杨凡莹、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郭一鸣、9001诚信金沙硕士研究生宋晓倩依次汇报。杨凡莹博士提出:基于人类学视野,东南亚铁路基础设施实现了从殖民遭遇到全球相遇的过程。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海外基建的蓬勃发展,一些东南亚国家的高铁项目体现出了跨国间的合作、悬置和协商实践,这些与基础设施所承载的技术政治相互回应。康敏副教授与郭一鸣同学的研究对中柬橡胶产业合作进行了考察,柬埔寨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国内的橡胶产业,然而橡胶的生产和加工会带来一系列环境及社会问题,在柬投资的中国橡胶企业正在通过改良品种、提高种植效率等方面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也存在很多不足。宋晓倩同学通过关注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入非洲的过程,揭示了一批特殊的中非“经纪人”(brokerage)的涌现及其作用,其研究发现,特殊的中非“经纪人”在跨文化情境下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帮助中非企业和政府实现了合作。《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编辑部马莹老师、9001诚信金沙乐鹏举博士就该单元论文内容进行了集中评议与讨论。

汇报结束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南南移民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继霞老师、9001诚信金沙社会学院教授/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玉照老师先后为本次论坛作总结发言。

陆继霞教授指出:通过本次会议,充分展现了“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议题的丰富性和深刻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各位参会学者们的田野工作涉及到了东南亚和非洲的各个国家,这些研究都很有启发性。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文章关注了在华企业发展情况。综合来说,对于各种维度、各个项目的研究来说,田野工作其实都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部分。由此来看,在本次会议的论文研究里边,大多数的研究都有这样的基础田野资料支撑,这一点非常宝贵。当然,参会论文目前处在不同的工作阶段,一些理论和实践的联结可能还不够紧密,需要进一步理清研究问题和理论意识。中国本土社会科学的思想探索可能是挣扎的、困难的和挑战的,但并不是不可能的,需要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使它成为可能,期待在明年的论坛上见到大家更成熟更丰富的研究成果!

刘玉照教授首先对参会分享交流的各位老师同学表示感谢,并指出:首先,与前两届相比,今年第三届论坛最大的变化是投稿论文多了很多,令人鼓舞,以至于为了保障现场的交流质量,主办方进行了细致的筛选。其次,从本届论坛中的一些论文中可以看出,很多参会老师和同学已经做了,或者做好了奔赴田野展开调查的准备,相信这些老师同学们会有更加丰富的收获,期待明年年会见到大家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最后,本届论坛也呈现出多学科交融的面貌。在过去,尽管在学界有龚浩群教授、苏世天老师等人类学学者一直深耕海外田野,也有徐秀丽、陆继霞等老师一直关于海外发展研究,但在学界更大范围内关注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的研究并不算多。相比之下,在本次论坛上,我们看到了包括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国际法学、发展研究等各领域的研究力量,为考察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提供了多元视角。我们会把本论坛一直坚持办下去,希望为大家营造一个共同交流的学术平台!

在充实畅快的氛围中,中国社会学会2024学术年会“第三届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分论坛圆满结束,期待2025蓉城再见!

更多图文信息

(撰稿人:王鹏辉)

报告人 报告时间(年月日)
报告时间(当日具体时间) 报告地点

上一条:论坛综述 | 中国人口学会2024年年会“国际人口迁移”分论坛

下一条:论坛综述 | 中国社会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消费社会学论坛


论坛综述 | 中国社会学会2024学术年会“第三届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分论坛

创建时间:  2024-07-15  莫晓燕   浏览次数:   返回

2024年7月6日-7日,中国社会学会2024学术年会“第三届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分论坛于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来自各高校、科研院所和咨询智库等机构的同仁们热情参会,围绕经济社会学基础理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区域国别研究等议题进行了开放活跃的分享与交流。

本次论坛由9001诚信金沙社会学院/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联合主办。本次论坛从来自多机构、多学科、多领域的广泛投稿中遴选出了20篇现场发言论文、16篇书面发言论文,设置了六个汇报单元,会议时间为期一天半。

杜克大学社会学系高柏教授受邀为本次论坛致辞。在发言中,高柏教授首先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回顾了他在经济社会学跨国研究领域的工作以及与9001诚信金沙合作开展相关研究的情况。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巴经济走廊、中国向西开放战略的重要倡导者,高柏教授讲述了这些国家重大开放举措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关怀。在谈到产业政策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时,高柏教授指出,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了国际上十分明显的趋势,包括新能源等在内的中国产业的系统出口将有可能帮助全球发展中国家率先进入生态型工业,相关的中国跨国公司在未来大有可为。

作为主办方代表,厦门大学龚浩群教授、云南大学许庆红副教授先后作开幕发言。龚浩群教授表示,“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分论坛今年举办到第三届,难能可贵。本届论坛议程内容丰富,说明还是有不少新的议题值得研究,而且今年参会发言的老师和同学的议题比较多样化,希望大家通过这一次的研讨大家都能够有收获。许庆红副教授表示:今年会议的议题其实很有意思。一些西方学者经常是在一个大的框架下来看问题,使我们能够感受得到世界同频共振的影响,这实际上正是社会学者需要追踪和回应的。同时,美国进行中国研究的学者对问题的捕捉非常及时和深入。我们作为中国研究的学生和老师,实际上也应该在一个大视野下去深入关心我们所与之互动的对象国以及中国企业一些比较实际的困难,寻找潜在的理论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的研究潜力是巨大的。

7月6日,与会者们进行了1-4单元的讨论。第一单元由9001诚信金沙刘玉照教授主持,厦门大学龚浩群教授、云南大学何海狮副教授、9001诚信金沙博士候选人乐鹏举依次汇报。龚浩群教授以泰国北部和福建莆田——中泰龙眼贸易中的两个重要节点为对象,比较了中泰基层之间“社区化的农业本位”和“家族化的商业本位”的社会治理与社会转型路径差别。何海狮副教授以一个老挝中资橡胶民企的投资种植实践作为田野个案,发现与农户合作种植是中资农企在老挝的一种投资方式,但国家与社会及其主体对种植实践进行了各种干预,这反映出中国农业海外投资中的复杂政治、社会及文化遭遇。乐鹏举博士与刘玉照教授以中国星月传媒合资参与卢旺达超级联赛市场化改革为例,关注中国传媒“走出去”,进入海外地方文化市场的现象,本文从“利益-规范”双重博弈视角入手,分析了各方通过多轮互动实现合作的机制。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与《社会学评论》编辑部的王水雄教授、南京大学杨旸老师就该单元论文内容进行了集中评议与讨论。

第二单元由中国农业大学陆继霞教授主持。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王瑞、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李叔弢、9001诚信金沙硕士研究生王鹏辉依次汇报。徐秀丽教授与王瑞博士以中资民营企业——华友在刚果(金)的钴供应链管理危机为切入点,指出中资企业在危机应对中形成的“责任钴倡议”与“负责任矿产倡议”合作标志着全球标准与地方实践的融合。李叔弢博士聚焦理解中非贸易合作中的不确定性,指出:在国内经济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在广州从事非洲贸易的建材老板,会利用既有客户资源前往西非考察市场,寻求可能的合作模式。王鹏辉同学分析了中国职业教育出海项目“鲁班工坊”,指出鲁班工坊通过与当地社会进行“技术为媒、发展为利、信任成规”的互动,展现了中国职教出海的“朋友之交”。随后,厦门大学苏世天老师、《学海》编辑部毕素华老师就该单元论文内容进行了集中评议与讨论。

第三单元由云南大学何海狮副教授主持。南京大学杨旸老师、厦门大学苏世天老师、华东政法大学吴尚轩老师、中国人民大学张慧副教授及上海睿丛咨询研究总监杨帆依次汇报。杨旸老师采取劳工动员和分化的社会基础来对中资企业海外用工展开研究,指出劳工动员分界线的形成与“劳—资”政治地位较量相关。劳工分化涵盖族群分工和用工身份多元化两个方面。苏世天老师分析了老挝新华商的公益实践,不同于理性选择假设在既有模型中的主导地位,老挝新华商普遍存在公益行为的道德困境,而困局突破与否则会激发出“进取型”与“回避性”两种公益实践发展模式。吴尚轩老师从国际法角度分析了TikTok等科技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所遭遇的大国数字权力竞逐与个体数据权利保护纠缠下法律规范束缚、行政决策钳制及媒体舆论博弈等挑战。张慧副教授和杨帆老师以2012年某国际酒店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品牌创建和2023年中国某手机品牌进入非洲市场两个商业人类学参与市场拓展的个案,在比较视野下分析了经济人类学参与中国企业“出海”战略的优势与挑战。随后,中国农业大学旷宗仁副教授、《社会》编辑部主任田青老师就该单元论文内容进行了集中评议与讨论。

第四单元由华东政法大学吴尚轩老师主持。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旷宗仁、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方卓、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韩彤雯、埃塞克斯大学博士候选人范因坦依次汇报。旷宗仁副教授从共生理论出发,以我国重要民营粮油企业A集团为例,对其中国中亚农业技术转移的共生环境营造、共生动力产生、共生关系初建、共生范围扩大、深度相互依存等共生体系构建的五个环节进行调查与分析。李方卓博士的研究基于对商会制度供给与企业出海需求间的供需关系的考察,阐释了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下,民营企业出海的演进特征变化、面临的挑战,以及在此基础上商会职能作用发挥和当前的制约瓶颈。韩彤雯博士聚焦中非合作论坛及其省级支持机制,通过具体分析湖南省、浙江省与非洲的经济合作机制,揭示了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联结、合作和协同演进机制,阐明“定向即兴”(directed improvisation)模式如何帮助企业在非洲投资中规避风险。范因坦博士的研究讨论了中国移民在普拉托定居和创业实践的时间嵌入性,借鉴植物生长方法的类比,时间嵌入的校准体现了两个维度:想象中的未来吸引了中国移民校准他们的社会时差并接受西方的进步,而对速度的追逐则进一步促进了最新快时尚趋势的时间校准和时区同步。随后,云南大学何海狮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慧副教授就该单元论文内容进行了集中评议与讨论。

7月7日,与会者们继续5-6单元的交流。第五单元由华南理工大学黄岩教授主持,浙江师范大学本科生陈海涛、赣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冯楚玉、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崔筱慈依次汇报。申钟秀教授和陈海涛同学的研究阐释了浙江企业在非本土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诸多法律风险,并提出浙企在非本土化过程中需加强环境、劳工、政治和税收四大法律风险的应对能力。郑庆杰教授和冯楚玉同学的研究指出:在农村金融信贷过程中,银行、借方、担保人等多元主体形成了复杂的社会交互关系,乡村社区共同体的基层关系网络围绕金融信贷中的风险控制与信用评估在“情—利”之间构成了博弈和张力,金融普惠政策的制度目标与市场机制的内生驱动对借贷双方的主体错位构成了双重约束困境。游天龙副教授和崔筱慈同学的研究分析了来华韩国移民经济的创业动机、创业特征、形成路径和模式,提出:韩国移民通过线下空间氛围的营造、社交媒体的外部赋能,加上社会关系网络的嵌入、带来了多种资源的拼凑与转化,克服了他们在华创业的诸多劣势。随后,华东政法大学吴尚轩老师、《社会科学辑刊》编辑李阳老师就论文内容进行了评议与讨论。

第六单元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汤蕴懿研究员主持,厦门大学博士候选人杨凡莹、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郭一鸣、9001诚信金沙硕士研究生宋晓倩依次汇报。杨凡莹博士提出:基于人类学视野,东南亚铁路基础设施实现了从殖民遭遇到全球相遇的过程。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海外基建的蓬勃发展,一些东南亚国家的高铁项目体现出了跨国间的合作、悬置和协商实践,这些与基础设施所承载的技术政治相互回应。康敏副教授与郭一鸣同学的研究对中柬橡胶产业合作进行了考察,柬埔寨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国内的橡胶产业,然而橡胶的生产和加工会带来一系列环境及社会问题,在柬投资的中国橡胶企业正在通过改良品种、提高种植效率等方面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也存在很多不足。宋晓倩同学通过关注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入非洲的过程,揭示了一批特殊的中非“经纪人”(brokerage)的涌现及其作用,其研究发现,特殊的中非“经纪人”在跨文化情境下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帮助中非企业和政府实现了合作。《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编辑部马莹老师、9001诚信金沙乐鹏举博士就该单元论文内容进行了集中评议与讨论。

汇报结束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南南移民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继霞老师、9001诚信金沙社会学院教授/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玉照老师先后为本次论坛作总结发言。

陆继霞教授指出:通过本次会议,充分展现了“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议题的丰富性和深刻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各位参会学者们的田野工作涉及到了东南亚和非洲的各个国家,这些研究都很有启发性。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文章关注了在华企业发展情况。综合来说,对于各种维度、各个项目的研究来说,田野工作其实都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部分。由此来看,在本次会议的论文研究里边,大多数的研究都有这样的基础田野资料支撑,这一点非常宝贵。当然,参会论文目前处在不同的工作阶段,一些理论和实践的联结可能还不够紧密,需要进一步理清研究问题和理论意识。中国本土社会科学的思想探索可能是挣扎的、困难的和挑战的,但并不是不可能的,需要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使它成为可能,期待在明年的论坛上见到大家更成熟更丰富的研究成果!

刘玉照教授首先对参会分享交流的各位老师同学表示感谢,并指出:首先,与前两届相比,今年第三届论坛最大的变化是投稿论文多了很多,令人鼓舞,以至于为了保障现场的交流质量,主办方进行了细致的筛选。其次,从本届论坛中的一些论文中可以看出,很多参会老师和同学已经做了,或者做好了奔赴田野展开调查的准备,相信这些老师同学们会有更加丰富的收获,期待明年年会见到大家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最后,本届论坛也呈现出多学科交融的面貌。在过去,尽管在学界有龚浩群教授、苏世天老师等人类学学者一直深耕海外田野,也有徐秀丽、陆继霞等老师一直关于海外发展研究,但在学界更大范围内关注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的研究并不算多。相比之下,在本次论坛上,我们看到了包括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国际法学、发展研究等各领域的研究力量,为考察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提供了多元视角。我们会把本论坛一直坚持办下去,希望为大家营造一个共同交流的学术平台!

在充实畅快的氛围中,中国社会学会2024学术年会“第三届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分论坛圆满结束,期待2025蓉城再见!

更多图文信息

(撰稿人:王鹏辉)

报告人 报告时间(年月日)
报告时间(当日具体时间) 报告地点

上一条:论坛综述 | 中国人口学会2024年年会“国际人口迁移”分论坛

下一条:论坛综述 | 中国社会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消费社会学论坛